31f783df04cd9da31011089019eb8a3a
免費諮詢


近來美國Netflix在推特(Tweeter)上的爭議性發言,導致許多收視戶決定暫停使用。無論如何,當我們在享受收視服務時,鮮少會意識到”他們”(意指影片公司)也同時在監視著我們。這則推特留言,並非是任何小編以個人身份來發言,而是以美國Netflix官方帳號身份發文說道:給53位在過去18天來每天都收看”聖誕王子(A Christmas Prince)”的觀眾:誰傷害了你?

在我們保有隱私的家中,瘋狂追劇現在已經是個常態,我們不大會去注意或不大在乎螢幕的另一端有某個東西不僅記錄著我們觀看了什麼,也記錄下我們看了多久,無論我們是否觀賞完畢或我們循著什麼樣的程序觀賞。接著,會有人開始看這些資料,對它進行詮釋並且告訴我們接下來我們可能會喜歡什麼節目,或臆測我們觀賞後的情感狀態。Netflix的推文顯然是個笑話,打破了我們的螢幕,告訴我們有人也躲在螢幕後觀察著我們。

其實,學校也在做同樣的事情,透過這樣的手法不停地尋找那些不僅可以填滿他們對於任何學生類型數量需求,而且如果被錄取也會前往就讀的理想候選人。因此,除了要知道你是個好學生,知道你在線上一舉一動的這份重要性也被學校密切追蹤著,就像警官帶著獵犬決心要追回逃獄的犯人一樣。

Jeff Selingo在Atlantic網站上所發佈的文章中提到了大學如何使用大數據來評估他們潛在的學生,敘述聖路易斯大學 (Saint Louis University)如何利用它來從根本上擴大並且改變學生組成結構。從一些最常見的方法開始著手,看看學生最近一年修些什麼課並且分析學生在SAT或ACT考試的報名問卷上所做的回答,進而勾勒出一幅藍圖讓人看出數據在哪裡以及它需要如何發展。之後,再撒大網向考試機構購買成績有達到學校標準的考生名單,但即便這麼做了似乎還是不夠。因為最終,學生對問卷的回答常常不準確或遺漏。例如,他們通常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撒了大網來捕捉那些成績有達標的學生,並不代表這些學生會申請或是如果被錄取也會就讀的機率。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