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ebcad0cee6bd3f083c01b14f520981
免費諮詢


每到暑假時期,便會有許多學生或是家長安排一些平時上課期間無法進行的活動。其中,國際志工便是近年來熱門的選擇之一。但是,一趟另類的旅行的目的是什麽?改變世界?自我成長?還是純粹寫在履歷上吹噓?再者,海外服務學習到的,難道在國內,甚至在自己的周遭社群中學不到嗎?服務必須是長期且有意義的,參與度必須是有規劃的;符合學生的志向、熱忱、同時引導自己反思,並影響周遭的成人與同儕。

學生在參加短期國際志工後往往沒有太深刻的反思原因都是因為時間。改變需要長年累月,潛移默化的進行,除了人力的投入,更需要精密的規劃。旋風般的加入志工隊,在計劃完成、甚至在開始之前就返國,是否真的能解決核心問題?為他人付出的心不一定要用金錢堆積。除了服務社群,打工補貼家用,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也是一種有意義的服務。

再者,雖然聖經中說到「施比受更有福」,但是單方面的付出,是否真的能夠解決根本的問題長期服務最大的貢獻並不在「治標」,而應該是在「治本」。從對方的角度去看,他們真的是等待救援的一群人,又或是缺少一位指導「釣魚」技巧的伯樂?與其給他魚吃,不如教他怎麼釣魚,並告訴他爲什麽要釣魚。一同攜手解決現況,並預防同樣的問題再度發生,讓互相都成爲更好的人。

學生需特別注意,服務的地點與頭銜並不是最重要的;有些學生認爲前往特殊的地區擔任重要的職務更容易在衆多申請者脫穎而出,但是他們忽略了飛往陌生的國度不一定能突現自己的獨特之處,反而容易成爲跟其他同齡志工一樣的泛泛之輩。我們都渴望成為傑出、卓越的領袖,幫助世界變得更好;從生活中實際地摸索與體會,堅持做自己所熱愛的事,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就。


資料來源:Turning the T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