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會開始閱讀推薦信(Recommendations):
- 我想了解升學輔導老師以及學科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閱讀時我會專注於關鍵性的敘述用字與短句,以及學生在老師敘述的軼事中所展現的行動。好奇心、活力、幽默、韌性、膽識、彈性以及我想邀請入住我們社群的人所擁有的特性等等,都是我在尋求的。
- 如果讓我發現任何證據顯示申請人不成熟、感覺遲鈍、懶惰、缺乏個人責任感/可靠性,那他/她在我開始閱讀申請表之前就玩完了(或至少遭受致命一擊)。
- 盡早連絡老師,我特別強調這一點,因為許多學校的升學輔導老師都會催促11年級生要在學年結束前向推薦老師提出請求,好讓負載量已經超重的老師能夠在暑假期間將一些、大多數甚至是全部的推薦信撰寫完成。
- 11年級生應該仔細思考要向哪位(些)老師索取推薦信。理想來說,這位(些)老師應該知道之後有些額外的事要做,但沒有額外的收入,學生被所選學校錄取後,自己可能會也可能不會聽到學生說聲謝謝,即便如此,還是對寫推薦信充滿熱情。
最後,如果我對學校簡介、成績單和推薦信上所看到的資訊感到滿意,我會花些時間在申請表上:
- 我會留意申請者的國籍、種族、家庭組織、父母親教育背景,然後接著就是活動簡歷。學生已經透過成績單與推薦信展現自己具備在我們的課程中成功的能力,接著我會看看他/她為自己的校園生活添加哪些色彩。
- 我期待看到的是學生對活動展現長期的奉獻,以及參加活動的影響所帶來的意義。9、10、11、12年級對我說明了許多有關奉獻時間的持續性,對我的學校來說是有好處的。那些有如蜻蜓點水般,這裡參加一下、那裡參加一會兒的人不會令我留下印象。
- 在活動之後,就是申論題了。今年我讀了許多很精彩的、一些中規中矩的、還有少數不經努力就隨意交卷的文章。最後這類文章令人相當難過:篇幅短、眼光淺、有時還在拼字、標點符號與大寫字母方面帶著些刺眼的瑕疵。如果我已經花了這麼多時間來閱讀你的申請文件,別在這時候因為這種可避免的錯誤而讓我感到失望。
- 我對於申論題的建議:做你自己,像個青少年一般,想像你和我一起共乘著Uber,在橫跨我的家鄉曼哈頓的短程之旅上,向我述說一則你想分享的故事。你希望我在下車以後還會想要與你保持聯繫;而當我向招生委員會推薦你作為錄取人選時,我希望你的聲音還迴盪在我耳邊。
艾克顧問要提醒各位學生,全美有超過3000所大學,所以花點時間,多做一些研究,你一定也能夠找出其他學校的獨特之處。 如果你還有其他疑慮,那歡迎你與顧問預約首次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