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文章摘錄自[親子天下]
寶貝常說「我不會、我不知道、這太難了」?2招小撇步提高挫折忍受度!
  • 2024/7/22 作者:OFun 遊戲教育團隊

當孩子面對問題時把「我不會」、「太難了」當成口頭禪,您會如何應對呢?職能治療師分享家長可以用幾種方式、引導語氣,來培養孩子的挫折耐受力。

您的孩子是否每次在接觸新任務或曾經接觸具有挑戰性的活動,甚至是面對經常要寫的學校作業,第一時間總是把「我不會、我不知道、這太難了」掛在嘴邊呢?

養成「反覆嘗試」的習慣,困難與挑戰就不是阻礙

當孩子說「我做不到」、「我不會做」大人第一時間的回應通常是「怎麼可能,你明明就會啊!」、「上次是你自己完成的,這次也可以啊!」、「不要每次都說你不會,試都沒有試怎麼知道!」或「這又不難,你這樣以後長大怎麼辦啊!」無論您是想用「鼓勵」的方式或評論的語氣來「激勵」孩子,每當他遇到困難或有挑戰的任務,嘴巴還是會習慣的講出否定自己的話,家長該如何去引導與突破呢?

分享兩招重要小撇步

撇步1:引導孩子講出更貼近他「實際想法」的話

撇步2:每次任務完成後,帶孩子做「自我對話」,為自己的行為表現「做總結」

進入小撇步前,需要家長先做兩項功課:

1. 學會看穿孩子講這些話背後的真實想法

如何「看穿」孩子背後真正的原因與需求?練習看穿孩子講這些話背後真正的原因與需求,才能協助他「解讀心裡」實際的想法,如何分辨孩子是在擔心?害怕?逃避?還是單純不喜歡、不想做才這樣說呢?

可以從他們做「感興趣、能勝任、做起來得心應手的任務」和做「有挑戰性、不熟悉、覺得挫折的任務」相互比較,觀察他們參與的意願和動機,若態度出現明顯的反差,孩子確實是「選擇性的」在參與活動,但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從學齡前到小學中年級階段正是培養「正向學習態度」的好時機,養成孩子「嘗試解決問題的習慣」,未來面臨挑戰時才會有更強韌的挫折耐受力。

我們可以說:「孩子並不是害怕挫折,只是不喜歡挫折帶來的不舒服感受,一但有了成功經驗,相信他比誰都願意要表現給我們看喔!」

2. 帶孩子重新定義「成功」

「成功經驗」如何創造?讓孩子知道「成功」不是馬上、一下子、很快的事,成功就像疊積木一樣,一層一層「嘗試累積」出來的,所以如果孩子只嘗試1-2次就說這太難了!我不會!建議在參與活動前先告知像是「這活動通常要試個8-10次左右,才會成功唷!」

讓孩子心裡有個底,才不會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發現「不如自己想像中的有趣」而想要放棄,或者可以說「你再嘗試3次,爸爸就一起幫忙想辦法!」,要留意我們給的引導句是「一起想辦法」並不是保證「一定會幫他找到答案」,有時候適度在孩子面前表現「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我願意做看看」的態度,會比孩子總是認為「大人一定都要會、都得幫我」還來的更有意義,因為方法是想一想、試一試才會「蹦」出來的喔!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