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情緒穩定」的小孩呢?校長媽媽分享:多給一些等待,孩子能照著自己的節奏慢慢成為情緒穩定的樣子!
情緒穩定,不能用「完成式」的口吻來說,因為那是不斷進步跟修煉的過程;就連爸媽大人都要時時自我提醒,更何況小朋友呢?
那天準備出門上班上學時,可樂果妹靜靜的說:「爸爸剛剛是不是沒鎖緊(水壺)?」我們一看,哇,已經放進書包裡的水壺開了,水都流出來了(其實是都流進書包裡了)。
我心想,慘了,弄濕課本作業的可樂果妹妹,應該會哭吧,她這麼愛漂亮的人,一定不喜歡東西濕濕爛爛的。但她卻很平靜,趕快把所有簿本撈出來,再拿條毛巾擦擦書包底部,然後跟爸爸一起拿吹風機吹一吹。就是處理跟收拾,沒有情緒、沒有哭鬧,也沒有抱怨。
出門後搭電梯,我有點擔心的問她:「妳還好吧?課本很濕嗎?」她說:「濕了底部,應該還好。」
我說:「下次爸爸幫妳裝好水壺,妳放進書包,還是要檢查一下有沒有鎖緊。」她乖巧的點點頭。
我說:「但是妳很棒,妳剛剛就是處理,沒有哭哭也沒有生氣,媽媽覺得這樣很好。」她淺淺一笑。
這件事就這樣的過了,但以前,可樂果妹是我們家最玻璃心的人。大概是老么的關係,她比姐姐「易感」,一點點什麼事,就覺得人家在「笑她」,就噘起嘴來或想哭哭。
孩子就是這樣,鉅細靡遺,叮嚀再叮嚀、重複再重複;只要讓孩子感覺是安全的,就可以逐漸進步與學習。
最近好朋友跟我說,多給孩子一點等待,會看到不一樣的亮點。
我想分享給跟我一樣認真,但有時也會擔心與焦慮的爸媽,我們要讓自己「稍微放個心」,等一下、再等一下。因為,在愛裡長大的小孩,一定有他們的節奏,慢慢的「逐漸成為」,那個情緒穩定的樣子。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