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適應什麼呢?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來思考。一是校園生活模式的轉變,二是學習心態上的調整。畢竟幼兒園是以「玩中學」為主,但進入國小後是以「學中玩」為主,小一新生適應的準備期,重點放在「預告、練習與陪伴」,幫助孩子做身心建設與願意嘗試的勇氣。
本文重點摘要
- 小一新生適應重點一:認識幼稚園與國小生活的不同處
- 小一新生適應重點二:陪同孩子一起做的九大身心功課
- 小一新生適應重點三:給正向言語,持續鼓勵孩子抱著期待的心情去上學
9月份將至,才剛從大班畢業的寶貝,轉眼即將成為小一新鮮人,家長的心情想必既期待又忐忑,畢竟從幼兒園踏入國小階段,無論在學習環境、課堂模式、生活自理、社交技能與獨立性,都有明顯的差異性,如何把握暑假到開學後這2-3個月的準備與適應期呢?這篇文章將提供您清楚的執行方向與進行方式,目標是「幫孩子建立校園生活的畫面」。
小一新生適應重點一:認識幼稚園與國小生活的不同處
家長透過情境演練與故事比喻,提供畫面讓孩子理解國小的生活作息與參與方式。可參考下方的「小一新生報到密技表」,從圖像幫助您能更具體的引導孩子。我們可從與幼稚園有共同處的地方做延伸,像是:「校長就是園長媽咪」、「一年五班就是海豚班」、「每一節課就像之前固定的學習區和團體活動」、「注音、數字與國字作業,就像大班的畫畫作業」,讓孩子清楚幼稚園哪些已建立的模式,是進入國小後自己做得到且已經具備的,不須擔心或害怕。同時建立信心讓孩子相信「長大的意義是,我可以嘗試挑戰與做到的事變多了!」,進入小學將有不一樣的新任務,等著我們一起參與、學習和面對!
國小生活作息六大要點:
學校是一個小國家,班級是一座城市,寶貝在這座城市,要學習與遵守哪些事呢?
1. 上下課鐘聲:提醒孩子「該回教室上課」和「現在是下課休息時間」。
2. 我的打掃任務:每天固定時間,和同學合作把教室打掃乾淨,有掃地、拖地、擦窗戶、清黑板、擦拭洗手台等。
3. 班上的小老師:每班會選出班級幹部,像是管秩序的班長、收作業的作業長、檢查打掃表現的乾淨長。
4. 午睡姿勢改變:從之前躺著睡變成趴在桌上睡。可以準備舒服的抱枕,幫助入睡。
5. 攜帶物品變多:除了餐袋和水壺,書包多了鉛筆盒、作業簿、與學習相關的用品和雨具,記得將它們收拾與保管好。
6. 廁所環境不同:男生跟女生會分開上廁所,並預告小女生要開始學習用蹲式馬桶。
蹲式馬桶通常要在公共場合才有機會遇到,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在家用大張圖畫紙或紙箱,在上方畫一個與實際馬桶差不多大小的圖案,就可以在家模擬蹲馬桶的姿勢和擦拭的動作。當然把握外出去公園玩、逛賣場時的如廁經驗也是很重要的。
上述六點,可幫助孩子對學校環境和作息做預先的了解及想像,並結合前段所述,從相同和不同處做切入舉例,建立彼此的安心感。
小一新生適應重點二:陪同孩子一起做的九大身心功課
記得當初寶貝上幼稚園前,家長事前也是做足許多準備,像是能自己吃飯、戒除尿布、會自己穿鞋等,讓孩子在上學前具備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跟國小前的準備有異曲同工之妙。家長別忘記,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從「主動參與」中,提升自我學習能力與適應力,因此適度鼓勵、邀請孩子在這準備期間做決定與規劃,以及家長自身要撥出時間陪同練習,是非常重要的親子(合作)任務!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