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學數學、英文、背誦詩詞古文,真的能幫孩子贏在起跑點嗎?當孩子的腦部快速發展超過身體的年齡時,卻也開始相對早熟老化,愈來愈僵化……
提出認知發展理論的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常受邀到各地演講,說明兒童的心智發展隨著年齡成長的狀況。而每當到美國時,總有聽眾問他,可以怎麼發展快一點?
這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教授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在《華爾街日報》的專欄分享的故事。
如果皮亞傑在台灣演講,應該也有聽眾會問一樣的問題吧?畢竟有不少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所以有機構標榜能幫助孩子開發潛能、在幼兒園階段就先補習英文、數學、背誦各種詩詞古文、提前學小學課程……。
在高普尼克的文章中,這些的確是讓孩子的心智、認知快速發展的現象。
只是,這樣揠苗助長,對孩子的長期發展,並沒有比較好。她引述不少研究指出,過早、過快、過度加速的認知學習,讓孩子的壓力大增,反而會讓孩子的心智僵化。
贏在起跑點,反而讓大腦失去彈性
例如,賓州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馬凱(Allyson Mackey)跟同僚們的研究,發現過度填鴨的壓力和其他童年逆境經驗,都會使得孩子的腦部快速成長,這看似達到了心智發展快一點的目標。然而,當我們的腦部漸漸成長、愈來愈「老」時,讓我們變得更有效率,卻更沒有彈性;更懂得剝削、使用腦力,卻比較不會自在探索新潛力;想要讓事情更有效果,卻不太擅長嘗試新事物。
更嚴重的是,如果孩子一直苦於提早學習,對於這些加速心智發展的活動倍感壓力,長期還會導致憂鬱等問題。在生理上,罹患癌症與心臟病的風險也比較高。
相反的,如果童年可以慢慢來、自由一點,讓跟朋友玩樂、無須擔憂的時光久一點,多一點愛與多元的滋養,反而是準備長大成人最好的方法。因為這讓孩子有更多不同的生活刺激與體驗,有餘裕探索、讓身心有更健全的發展,也讓腦部慢慢發展時有更多延伸效益,讓可塑性維持更久,延緩僵化的時刻到來,更開放、有彈性願意學習。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