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 作者:兒童發展專家 - 廖笙光 (親子天下小行星)
學齡前孩子常讓父母頭痛「輸不起」的問題, 原本開心的遊戲往往搞到不歡而散。 對怕輸的孩子,我們可以用幾個方式來協助。
現代孩子所面臨的競爭,不只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人,而是全世界。在無處不在的競賽中,孩子們將比我們面對更多壓力,催促著他們必須不停努力向上。雖然孩子輸的時候會難過、鬧脾氣,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孩子完全不在意輸贏,可能會讓爸爸、媽媽更擔心吧!
贏的時候欣喜若狂,輸的時候難過或沮喪,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爸爸、媽媽不用過度擔心。但孩子一輸了,就破壞遊戲規則,讓大家不能繼續玩,那可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針對這種狀況,與其說是挫折忍受度不佳,我更喜歡用運動家精神來引導孩子,因為挫折忍受度太容易被家長們誤解。
和職場生活不同,孩子的世界不需要踩著別人往上爬,輸贏更不是非要你死我活,而是一種「互惠行為」。想想看,當你和幾個好朋友一起玩撲克牌,好不容易拿到一手好牌,正準備大贏一場的時候,坐在你對面的牌友,突然把牌一蓋,抱怨說:「這是什麼爛牌,我不玩了!」你會有什麼感覺呢?你還會享受到贏的喜悅嗎?我想肯定是不可能的。
在一場遊戲中,有贏就一定有輸。你能獲得贏的喜悅,原因在於別人能暫時忍耐輸的不開心,願意繼續陪你玩下去,所以這是一個互惠的過程,這一回你贏,下一回換我贏……想想看,如果有一個遊戲,每次都只有固定一人會贏,大家鐵定都不想玩這個遊戲,因為缺少了樂趣,不是嗎?
引導孩子輸了也要玩完
所以陪孩子遊戲或比賽時,重點並不是安慰他們輸了不要難過,而是引導他們一定要玩完。然而家長們常常搞錯方向,當然很難協助到孩子。當孩子很怕輸,我們可以用以下三個方式來協助:
1. 跟大人同一組
跟大人同一組,當然比較容易增加贏的機會,但更重要的是,能分擔失敗時的壓力。因為輸的時候,兩個人需要共同承擔責任,假如孩子不敢加入遊戲時,讓孩子跟你一組,往往可以增加他的勇氣。只是記得,不需要每一回遊戲都贏,偶爾要假裝輸一下,然後陪著孩子一起玩完整場遊戲。透過這個故意輸的舉動,讓孩子知道,即使是大人也會有輸的時候,才是最重要的教育。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