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若想幫助孩子學習得更為精熟,或許可以多加利用「教導別人」這項學習策略。諮商心理師陳志恆來分享,在家裡,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
我常去學校裡帶假日的工作坊,各種主題都有。課間休息時間,常見到一些學生把教科書拿出來研讀與複習。有一回,我看見一個孩子的周遭圍著幾個同學,後頭還排了幾位同學拿著書本在等待。
原來,那孩子的成績優異,同學們正把握時間向他請益。我過去湊熱鬧,同學們指著他說:「他是學霸呀!」我很好奇,找了機會私下問他,成績優異的秘訣是什麼?
他說:「你不是看到了嗎?」
我不解。他笑著說:「就是教會同學嘛!」
我們不難理解「教學相長」這個道理,但要能夠達到教會同學的境界,顯然自己也需要花費心思在課業上。而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其實也沒把握,但教同學時,如果我沒辦法講得很清楚,我就會再回去鑽研。所以,是教同學功課,幫助我學得更好的。」「而且,對同學每講一次,就會加深印象,特別是那些複雜的概念。所以,我不太需要額外花太多時間複習。」
真有這樣的學生存在,我的下巴就快掉下來了!
試著從命題者的角度去思考
回想國小的時候,這樣的場景也曾出現在我身上。當時,我的課業成績還算不錯,也曾有同學拜託我教他功課。出於熱心,我利用下課時間幫同學複習功課,也會出考題給同學作答,再幫同學批改。
為了出考題,我開始認真研究測驗卷上的題目是怎麼出的,試著從命題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評量學生。這過程收穫最大的,當然是我自己——難怪後來會從事教職。
因此,如果你問我,最好的學習策略是什麼?我會說:「去把別人教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或概念,講解一次給別人聽。這麼做有幾個好處:
(一)當你講過後,連帶著自己也複習了一次,印象更深刻了。
(二)當你用語言呈現腦袋裡的知識學問時,需要經過再次整理與轉化等高層次的認知歷程;而當你能清楚且完整地講述,表示你對欲傳達的概念有足夠掌握。因此,教導本身就有助於對知識理解得更清晰。
(三)藉由對方的回饋,你會知道自己還有哪些概念是模糊清晰的,哪些地方仍存在著盲點;於是,你有機會回頭去複習與探究,補強不足之處。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