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文章摘錄自[親子天下]
教孩子用「心智圖」學時間管理!克服拖延症4訣竅
  • 2019-10 作者:唐蘭蘭 (四塊玉文創《全球化的教育課》)

當孩子做事磨蹭、拖拖拉拉,父母真的很難心平氣和,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除了和孩子一起運用心智圖來制定每天的日常計畫之外,還有四個訣竅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新的學期開始了,時間可謂是爭分奪秒,面對「睡眼惺忪,思緒飄蕩,作業拖沓」,完全沒有進入狀態的孩子們,我想很多家長體內的「洪荒之力」都在不斷地蓄積吧。

面對孩子的磨蹭、拖拖拉拉,早上起床、早餐戰役和晚上做作業的過招,也讓家裡的戰爭不斷地升級。有些家長問我:「面對孩子的磨蹭、拖延症,我真的很難心平氣和,無法做到淡定,中國的家長對此通常是催促加吼叫,美國的家長是不是也這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想說的是,其實沒有哪個孩子不磨蹭,那就是孩子的節奏,帶孩子就彷彿牽著蝸牛去散步,你能做的只有等待,因為你永遠改變不了蝸牛的節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不是蝸牛,所以家長們總想改變他們的節奏,蝸牛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追上烏龜,而烏龜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追上兔子......

美國家長在面對孩子磨蹭時,有時也是很崩潰的。我在史丹佛大學讀書的時候,曾經和學校裡一個教育學院的教授探討過這個問題。二○一六年,史丹佛大學的教育學排名全美第一,而我的這個教授朋友所做的正是「兒童行為與心理」方面的研究。

她這樣對我說:「其實我們成年人按照自己的節奏去要求孩子是不公平的,但是放任不管顯然也是不對的。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和他們一起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最好辦法!」她還向我強調,這個計畫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而不是家長一廂情願地自己去制定,而且這個計畫要的確可行,不是一味地好高騖遠。

比如說,家長希望孩子每天早上五點起床開始背單字,這樣的計畫明顯就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睡眠需求;如果孩子頭一天晚上做作業做到很晚,第二天沒有充足的睡眠,就會影響他一整天的學習效率。那麼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磨蹭、拖延的習慣呢?我總結歸納了一些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結合培養孩子邏輯能力的「心智圖」來使用。

第一步,我們可以借助圓圖(circle map)和孩子一起列出他們一天中所要做的事。

孩子的思緒通常是比較發散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想到什麼做什麼」,很難有全域觀。和孩子一起把他們一天中所要做的事情都用圓圖的形式列舉出來,孩子會說:「哇, 原來我每天需要做這麼多事情啊!」他們就會有個直覺的整體概念。

第二步,用括弧圖(brace map) 把一天當中要做的事情列舉出來。

第三步,用流程圖(flow map)把一天中要做的事畫出來。

和孩子一起做出切實可行的計畫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家長和孩子耐心溝通,幫助他們整理思路。計畫的執行可以靈活處理,在執行過程中可以不斷進行調整。

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時間不足的情況,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可以做出取捨,比如說當天作業太多,可以把看動畫片或是玩遊戲暫時放棄。週末也不必完全按照平時上學的計畫執行,家長可以和孩子另外制定一張週末的表格,或是在平時的基礎上略有調整。做計畫的目的在於執行,孩子在執行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實現自我管理。

除了和孩子一起運用心智圖來制定每天的日常計畫之外,要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還有一些其他訣竅。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