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文章摘錄自[親子天下]
影響孩子學習動機的六個因素
  • 2019-08 作者:友緣基金會

學習意願、學習動機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是否能積極面對學習,鼓勵孩子積極面對學習,建立好的學習態度是關鍵。


講到學習意願大家想到功課,讓孩子能勝任課業並願意主動積極學習是重要的,但是孩子的人生不只有功課,如何讓孩子將生活過的更有意義的積極態度似乎更重要。

有名的社會心理學家Erikson提到兒童階段的任務是友誼、各種技能、自我評價及團隊合作,如果孩子能對此階段的要求表現出自信感,在各方面感受到「我可以」、「我做得到」的喜悅,將會發展成勤勉的人而能為目標持續努力,如果孩子感受到「我不行」、「我無用」就易演變成自卑,要自卑的人有學習動機是相當困難。

肯定自我,增加信心

如何讓孩子體會「我可以」、「我做得到」的自信,大人的態度無疑是成功的關鍵,有些大人認為孩子表現好是本分,根本不用肯定,指出孩子的錯誤他們才會進步,原本希望讓孩子更好的美意,卻在不斷增強「改進」及「錯誤」中讓孩子充滿了自卑及無力感。

肯定孩子的「成功經驗」是自卑的解藥,例如孩子今天考60分,成功經驗在哪裡呢?就是問孩子「這60分你是怎麼答對的?」,當孩子感受到我「已經」有60分的實力時,內心就會有60分的自信,然後再問「其他不會的地方在哪裡?如何讓你的成功經驗幫助你。」。

所以肯定「成功經驗」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再來是大人要理解學習有不同的層次,瞭解孩子的學習特色用對方法才容易成功。

一、有動機、沒方法

這種小孩很想讀好書但沒信心,他們需要鼓勵及方法,讓孩子填寫學習單幫助很大,它讓孩子瞭解自己做了什麼會進步或退步,久了就累積讀書智慧。

二、動機弱、有方法

很多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重複,問他們的意見會提升動機,例如:怎麼做可以提升功課。勉強做測驗卷通常引來更多親子衝突,鼓勵他們只練習不會的題目。

三、沒動機、沒方法

這是信心最低的孩子,除了經常肯定他們做到的,找出和他們能力相近而成績進步的人激勵他們會感受到:「他可以,我也可以」,切記拿他們和別人做比較。

四、讀書方法

閱讀方式有聽覺、視覺或觸覺等。喜歡畫圖的人,鼓勵他們邊讀邊畫,會容易記住學問。喜歡挑戰的人,用碼表記錄花多少時間學會東西,秒數越少時孩子的成就感會越大,而容易緊張的人,則常要安慰他們:「慢慢來,沒關係」。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