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所有學習更重要的學習是什麼?就是學習「學習」本身。所有科目都沒有「如何學習」更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力?
在所有的學習活動當中,恐怕沒有比學習「如何學」更重要的了。很多學生對學習表現得興趣缺缺,其實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學。
專家及資深教育家發現,很多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或學習技巧,或者他們依賴無用的學習法,而這些無用的學習法可能是老師或家長交給他們的。
「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怎麼讀書,他們因此對學習感到煩躁,甚至失去學習動機。」華盛頓大學腦科學教授、《超牢記憶法》一書作者亨利•羅迪格三世(Henry Roediger III)在書中指出:「我們應該在學生3到4年級之間就教會他們如何學習。」
但是,忙碌的老師可能有很多教學進度要趕,很難停下來教學生學習法,因此家長可以多多幫忙。長期研究學習法的麻州威廉斯學院心理學教授內特•康乃爾(Nate Kornell)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指出,教孩子如何學,對家長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了解子女的課業、進度、優缺點——也是促進親子交流的好方法。
「當孩子學會如何學習、更深入的了解學習的價值,他們的成績就會提升,好像魔法一樣。」他說:「而家長可以在這當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些給家長的建議:
1. 準備-從小養成固定做功課時間
這個觀念大家都很熟悉了:劃出一段固定的時間來做功課——這個規律在小學低年級時就應該養成,而且要確實遵守。在讀書時間內,應該盡量排除分心因素:拿開3C產品,關掉電視。不過,也有研究顯示,有些孩子在家人聚集的餐廳做功課,學習效果反而比關在安靜的房間裡好,可以多方觀察,找出適合自己的用功方式。
2. 留白-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研究顯示,研讀需要記憶的內容時,先讀一遍,然後休息一下,再多讀幾次,這樣的方式,比畫重點、不停重複背誦相同的內容,學習效果更好。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