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游自由式卻很會游蛙式、不會打籃球卻很會打桌球,這個現象就叫做「領域特定」。孩子在某個小領域受到肯定並得到成功,就會將成功經驗擴散到其他領域。幫助孩子找到小領域的亮點,為他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
只要有成績排名,每個班級就會有最後一名,這是成人世界造就的宿命。
某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在班級裡總是排最後一名,他上課時非常文靜,老師發問時總是沒有反應。老師雖然心有不忍,卻不知該如何幫助他,心底暗自懷疑這名學生也許智能不足。
有一天,老師進行家庭訪問,意外發現這個孩子在家中其實挺活潑乖巧,完全沒有智能不足的徵兆,只是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父母都很忙碌,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某天下課後,老師路過操場,無意間發現這個孩子非常會盪鞦韆,盪得又高又穩。老師靈機一動,打算舉辦一場盪鞦韆比賽。
發現亮點:來個盪鞦韆比賽吧!
經過活動設計、安全防護、技巧練習、器材檢驗、規則講解等各種準備過程之後,比賽終於熱烈展開。不出所料,這個孩子一路過關斬將,直到拿下冠軍,被其他同學視為英雄。這個比賽讓他在學校中第一次綻放出笑容,有點得意,又有點靦腆。
說也奇怪,從這次事件之後,他的學業成績竟然逐漸好轉。剛開始從體育、藝術等領域,後來慢慢擴展到數學、自然,幾乎每一科都在進步,甚至連人際關係也逐漸改善。
所有孩子都透過重要他人的肯定來發展自我的肯定。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是一個重大問題,若置之不理,更會從心理問題發展成社會問題。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與老師可以共同做一個「尋找亮點」的練習,也就是:幫助孩子至少找一個亮點,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
例如:如果孩子的數學不好,那語文(英語、國語、台語等)如何?表達能力不好,傾聽能力如何?作文不好,閱讀興趣如何?論說文寫得不好,小說故事寫得如何……?
如果語文都不好,科學如何?物理、化學都不好,生物學如何?生理學不好,生態學如何……?
如果科學都不好,藝術如何?音樂不好,繪畫如何?繪畫不好,演戲如何?演小生不好,演老生如何……?
如果藝術都不好,人際關係如何?領導能力不好,助人傾向如何……?
如果社會人際都不好,運動如何?籃球不好,賽跑如何?賽跑不好,游泳如何……?
這個「尋找亮點」的練習,可以無窮無盡,它的祕訣就是領域特定、領域分化和多元智能。不要輕易放棄一個領域,因為領域中還有次領域,次領域中還有次次領域……。我見過很多人不會游自由式卻很會游蛙式、不會唱情歌卻很會唱軍歌、不會畫素描卻很會畫國畫、不會打籃球卻很會打桌球。這個現象就叫做「領域特定」(domain- specific)。
奇怪的是,孩子一旦在某個小領域受到肯定並得到成功,他就會將成功經驗擴散到其他領域。這並不是技能的類化,而是當他建立自信、贏得尊嚴之後,對其他領域的學習也開始恢復動機和信心。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