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薦─文章摘錄自[親子天下]
孩子老是忘東忘西,三個「好策略」來幫忙
  • 2018-06 作者:兒童發展專家 廖笙光 (遠流《跟著光光老師教出高正向小孩》)

孩子總是忘東忘西,是許多家長的困擾。光光老師分享三個「好策略」給大家參考。


孩子常常忘東忘西、丟三落四,一下忘記帶課本,一下鉛筆盒不見,真的讓人很懷疑是不是記憶有問題。但是又很奇怪,明明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他們又都記得很牢,有時很愛計較,怎麼可能記憶力不好?既然不是記憶力的問題,究竟是哪裡出狀況了呢?

有這種狀況的孩子,最常見的原因是「不知道等一下要做什麼」,所以常常需要別人在一旁提醒,提醒後才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當然動作也會慢半拍。比方說星期二有音樂課,一定要帶笛子去學校;星期三有美術課一定要帶彩色筆,但如果孩子老是搞不清楚今天究竟要上什麼課,你覺得他會不會忘東忘西呢?

絕大多數孩子並不需要刻意背「日課表」,反正每天都上課,自然而然會記得。對於「時間概念」較弱的孩子卻不是如此。都已經開學兩個半月,甚至學期快要結束,自己的「日課表」卻還是一無所知,常常搞錯要上什麼課,當然東西不是帶錯,就是忘記帶去學校。

學校裡不會考孩子背「日課表」,因此很多孩子連記都懶得記,常常要上課了課本都還沒拿出來,等老師開始上課才匆忙地在書包或抽屜裡翻找,然後就被貼上不用心的標籤。加上孩子課後補習增加,星期一到星期日都排得很滿,每天要去的地方還不一樣,把孩子的時刻表弄得更複雜。反正要去哪裡也記不住,乾脆當一個小木偶,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被動,需要別人一再提醒。

幫助孩子記住自己的「日課表」、「時刻表」,讓孩子明確知道隔天要做什麼,他們才會養成自動自發的能力喔!

給爸媽的話

現在的孩子書包越來越重,課本越來越多,光是一堂國語課,包含習作簿就有三、四本教科書,更何況還有其他科目,零零總總加起來快要二十本。真的要孩子完全不會忘記,老實說有點困難。

「記憶力」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我們在記憶事情時,不只是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在心裡描述一遍。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克里斯‧博德(Chris Bird)博士的一項研究發現,讓受測者看過一段小影片,如果在四十秒內要求描述影片的內容,過七天後再測量他是否記得其中內容,有立即描述者可以記得多一倍的細節。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將看到的轉換成語言內容,才能幫助我們記住。當要孩子記得一件事時,不只是要詢問孩子有沒有聽到,更重要的是要求孩子聽完後,在四十秒內立即複誦一遍,藉由透過自己的語句說出來,就能讓孩子記得更清楚。不是把自己當「小祕書」一直幫孩子耳提面命,也不是當作「快遞員」幫孩子送作業。爸媽需要先和老師溝通,在不危害孩子自信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承擔忘記帶東西的後果。讓他鼓起勇氣去向老師道歉,或是自己去向別班同學借課本。

但請千萬注意,不要運用「同儕壓力」的方式,像是刻意要求同學都不要借他,讓他自己坐在那裡發呆,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被社交孤立,並不會讓孩子學會要記得帶東西。

跟著光光老師這樣做

請不要幫孩子做太多,但也不要比孩子還緊張,這樣孩子當然會越來越依賴,變成不在乎的態度。對老師來說,孩子忘記帶東西都是可以包容的,但如果他們出現無所謂的態度,那才是老師的爆炸點。

孩子老是忘東忘西時,我們還需要幫他們培養出三個「好策略」。這些策略在學校不會考,通常孩子也懶得練習,結果卻被貼上「不認真」的標籤,這樣不是很冤枉嗎?

就讓我們跟孩子一起來練習這些「好策略」吧!

一、鉛筆盒減肥

不要給孩子帶太多文具,文具越多,搞丟的機會越大。帶孩子一起整理鉛筆盒,將文具減少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文具上貼姓名貼紙,這樣即便掉了,同學也會還給他。這裡還必須特別提醒爸媽,盡量不要給孩子過於昂貴的文具,一來會干擾孩子上課的專心度,二來是如果弄掉了,孩子會有很大壓力,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未完)


……更詳細文章內容請點閱「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