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4 作者:親子教養作家 蔡穎卿 (親子天下)
親子教養作家蔡穎卿說,生活教育中,教會孩子「珍惜」最難,因為「珍惜」是一份必須在精神上深入,才能從行為中淺出的教養。她運用燙衣服的教學示範,讓孩子擁有實踐的經驗。~《我想做個好父母》
珍惜的第一步是「不浪費」,無論資源屬於自己、他人或歸於公共,不該用的就絕不用。
在種種生活教育中,我覺得要教會一個人深刻地懂得「珍惜」最難。因為「珍惜」是一份必須在精神上深入,才能從行為中淺出的教養。
我們多數人都能做到愛護自己的物件,看重自己的情感,但換個立場,很可能對他人珍惜如命的事物就掉以輕心了。這樣的心境算不上真正的「惜物愛人」。一個受過良好「珍惜」教育的人,不只能把愛護的情意回應於物質,對於非物質,如時間、情感,也懷抱著同樣的敬意。珍惜的第一步是「不浪費」,無論資源屬於自己、他人或歸於公共,不該用的就絕不用。所有從「珍惜」為出發點所做的事,才能真正惠己又益他。
商業社會用精打細算來誘惑大家買更多的東西,於是,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贈品、折扣、累計優惠等永無止盡的促銷方案。有時候,連我這樣五十幾歲、對買賣經驗一點都不陌生的人來說,也弄不清楚一份商品真正的定價,更何況單純的孩子?同樣的東西買第二份只要「一塊錢」,如果只買一包就遠遠超過它應有的價值。但沒有人認為這是強迫購物,只視為優惠。
有一天,我在超商聽到一個阿嬤帶著小孫子在採購日用品,她對孩子說:「買一包要69元,兩包只要90元,你說買一包還是買兩包比較『划算』?」做為一個旁聽者,我認為這道題目如果不是單純在考算術中的除法,那真是太難回答了。該買一包還是兩包,不是算數題,而是既屬經濟,又屬生活管理,或更高深的生活哲學。即使這個年幼的孩子能懂得90除2所得的45元比69元便宜25元,但沒有人教他,這兩個綁在一起定價的商品,真正的價「值」是偏向哪一方;他的生活中,是否需要兩包的量?
又有一天,排在我前面買東西的人抽中了一張1000元折價券,不禁快樂地低聲叫了起來,接著我聽到售貨員很冷靜地告知她,那是一張在某某郵輪上才能使用的贈劵。諸如此類的事,我們每天在生活中都可見到。
「划不划算」是一個好問題;往往我們以為在金錢數字上佔到便宜時,卻在另一種更重要的價值上吃了大虧。難怪有人說:「知道價錢的人真多,了解價值的人真少。」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培養珍惜的習慣,所以成人千萬不能讓孩子以為在金錢上斤斤計較、佔了數字便宜就是划算。
過去為要孩子了解糧食的得來不易,先從朗朗上口的詩句教起。
現在,有很多兒童還是會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他們也都去過田中勞動,親身體驗穀物的結實不易,但是,為什麼這些孩子吃東西時照樣挑嘴浪費?
時代改變了,所以惜物愛人的教育更應該努力配合孩子們生活的現實世界。如果單從口頭的告誡,實在很難成功。每當看到孩子們在外浪費餐廳的食物、損壞公共的物品,而沒有人制止時,珍惜或環保就是停留在口號的教育。尤其在外食已經成為生活常態的社會中,餐桌上的教育更不知道要從哪裡做起?「珍惜」的教養又要在哪裡扎根?
在吵雜的環境中,成人很難示範吃一份餐點時惜物愛人的基本態度。當孩子在餐桌上玩弄物品、潑灑一地之後,父母除了不好意思之外,並無需為這些行為付出行動代價,這與家中餐桌發生同樣狀況的心情無法相比。「同理心」在商業環境喪失,對孩子是最不公平的,因為,他們本該透過生活的實際經驗來了解「珍惜」是「善用與尊重」,既要尊重服務的人,也要尊重物品。因此,一切都靠大人好好來教導。
有一次,我看到小朋友從袋中拿出自己做好的圍裙,就像梅干菜出瓶一樣,心中一陣悵然,覺得好可惜,不由得在心中怪起家長沒能掌握機會教導小朋友珍惜擁有一衣一物的機會;同時,腦中掠過童年母親教我燙衣服,以及我教兩個女兒由整理物品以落實珍惜的情景。
女兒從小幫忙整燙衣服有三個理由:一是,家事一定要幫忙。二是,他們身上的衣服在穿不下之後我都會轉送他家,所以要好好愛護。三是,整理過的物件與環境最美,這種了解必須源自實踐。
每個孩子都愛漂亮,卻不一定知道東西是透過整理、愛護而更有價值。如今我們忙著開發新地區,忙著買新產品、新衣服,只不斷把希望寄於未來與未有,卻忘了要好好對待身邊與眼前的一切。幫助孩子了解漂亮並不是小小年齡就允許她自己搭配衣物,不分場合的奇裝異服,擦紅抹綠,而是藉著行動發展他們的審美觀念。
愛美的觀念與生俱來,多數的人遇上美便有感應,孩子只是沒有被指引出:一條洗得乾淨並燙得平整的圍裙與一團皺巴巴的圍裙,看起來的不同;穿起來所展現的信心也不同。美的脆弱需要維護,美的稀罕人人有能力創造;當孩子了解自己也是美的一部分時,他們就會願意為此錦上添花,例如悉心愛護物品與環境、好好表現舉止儀態等等,這些行動全是「珍惜」最具體的表現。
我覺得在一個瘋狂購物的時代,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給孩子一個「珍惜」的榜樣,努力做到:不需要的不取,已擁有的都善用。每當我看到孩子踏實照顧自己身邊的環境,小心愛護任何一件已經擁有的物品時,我就一點都不擔心他們對自己心靈的養護,也不擔心他們抵擋不了社會物質洪流的衝擊。
我的實作,你的靈感
燙衣服的示範與給父母的心理教學
教孩子燙衣物並不可怕,知道危險的人才能因小心行動而避開危險,因此大人的仔細說明很重要。
小提醒
- 調整熨板架的高度,並檢查是否非常穩固。
- 從小手帕或抹布這類與日常生活相關、簡單平面的物件學起。
- 燙完衣物後,關於器物整理及收存的方法也要一起教,不要把教導只做一半。
- 不一定要為孩子特地去買無線熨斗,了解危險的存在,並小心地處理問題,才會增長一個孩子的生活能力。
|